武汉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成功举办2022年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2022年4月16日,武汉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查全性楼z512举办理学部学术交流活动。武汉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邓鹤翔,副会长姜婷婷、肖湘衡、宋质银,理事敖微微、孙志军,武汉大学党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周琛,以及来自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28位老师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首先,会长邓鹤翔对本次交流会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并指出了本次交流会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促进武汉大学学科交叉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学校建设重要人才交流中心提供服务平台,贯彻交叉学科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格局,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对理学部作为欧美同学会2022年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的主办方所做的一系列工作表示感谢,今后也将会在其他各个学部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接下来,学术交流活动正式开始。来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九位教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的肖湘衡教授作为第一位报告人,作了题目为“离子束作用下微纳材料物理问题及应用”的学术报告。其研究方向主要为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开展离子束作用下微纳材料产生的新现象、新规律和新性能系列研究。随后生命科学学院的姚镜教授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翁小成教授则分别作了题目为“离子通道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调控及干预”与“核酸化学生物学”的学术报告。

邓鹤翔教授作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代表,作了题目为“分子定制介孔晶体”的学术报告。邓鹤翔教授主要研究CO2的吸附、分离和转化,合成50余种新型晶态孔材料,由武汉大学命名的3种分子基多面体被RCSR(国际晶体拓扑数据库)收录,并在NatureNat. Chem.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的袁声军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周宇教授则分别作了题目为“复杂量子体系的大尺度模拟”和“RNA生成与加工”的学术报告。

下午,宋质银教授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代表,作了题目为“线粒体动态调控与质量控制”的学术报告。宋质银教授长期从事线粒体动态调控与质量控制及其与人类重大疾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发现一个线粒体自噬新受体ATAD3B,并阐明其在氧化应激下介导线粒体自噬新机制;揭示了线粒体DNA命运调控(清除或释放)新机制;提出“线粒体嵴动态调控”概念,并初步解析线粒体嵴动态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这些成果为线粒体相关疾病的病理解析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的王植平教授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周强辉教授则分别做了题目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光伏”和“多取代芳烃的精准高效合成研究”的学术报告。

最后学术交流活动在各位学者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圆满结束。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武汉大学欧美同学会组织举办,是校欧美同学会2022年以来在学部层面的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理学部各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思维创新与合作交流,助力坚持推动武汉大学特色“双一流”学科建设,并为今后开展其他各学部以及学校层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此次交流活动,教师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并表示将继续努力推动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