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武汉大学支部的创始人之一王燊先生不幸逝世

民进武汉大学支部的创始会员之一、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退休教授王燊先生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2013年10月21日21时44分在中南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2岁。王燊先生是我国著名空间物理学家,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电波传播学科奠基人之一。

王燊先生1921年1月9日出生,湖北襄阳人,1940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获武汉大学理学学士学位,随即留校任教,从事空间物理与电波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48年获武汉大学理科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奥克兰大学从事宇宙射线和地磁学方面的研究;历任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系系主任、武汉大学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际地磁及高空物理学会历史分会共同主席、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学会副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副主委、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市政协委员;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70余篇,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得国家教委从事科技工作40年荣誉证书。1991年光荣退休。退休后,曾担任武汉大学老年协会主席和民办九州大学校长。

1945年,他作为我国著名空间物理学家桂质廷先生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和主要助手,协助桂质廷先生筹建并于1946年1月创立了“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为开创我国电离层科学观测和研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50年代初期,年轻的王燊教授担任《普通物理》和《高空大气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智慧和才能,深得学生的信赖。1958年他与桂质庭先生合著的《极光与电离层》是我国早期的优秀青少年科普读物。

王燊教授承前启后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他担任空间物理系系主任和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所所长。在他的带领下,系、所出现了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学和科研取得重大进展:空间物理专业获准设立博士点(第一批)和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中、低纬电离层及电离层电波传播的研究”等多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或国家教委等科技进步奖;“电离层实验室”获准为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并得到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就业均居全校前列,每年都有一批高质量、富有发展潜力的后起之秀走上本校和兄弟单位的教学、科研第一线,为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学科的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急需的人才。

1957年的那场政治运动和文革迫使,王燊先生中断科研工作和专业教学工作达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不论工作岗和地点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恶劣,他始终干一行就干好一行,深得好评。不仅如此,他自学法文,为《原子能译丛》翻译了有关核辐射监测的论文;与人合译出版《福克兰群岛》,讲授文理科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参加外交部联合国文件翻译工作;参与编写英文词典。1978年,王先生重回空间物理学系,重新开始阔别了二十年的空间物理与电波传播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

王燊先生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是民进武汉大学支部的创始会员之一。多年来,他在国家、省、市和武汉大学层次上积极参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敢说真话,敢立诤言,为党和政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政议政建议。

王燊先生六十年如一日,追求科学,忠诚教育,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提携后生,在空间物理与电波科学领域里以其辛勤耕坛换来了绿树成荫,桃李芬芳,他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系、所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杰出贡献,硕果累累,业绩丰伟。他曾说:“应该说,人类的明天,取决于他们今天对大自然的认识;而他们的今天,则恰好反映着他们昨天和前天的基础研究。”,王燊先生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科研和学科的发展。今天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学科蓬勃发展的局面,印证了这句话,更是对先生毕生追求的告慰。王燊先生立志报国,尊师重道,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乐观豁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