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大学文青学社跨学科读书会在该校哲学学院举行。读书会聚焦“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阅读书目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民革党员彭富春所著“国学五书”。读书会由彭富春教授引言,9个文科单位的10名青年学者回应。这10名青年学者分别是哲学学院的苏德超和吴昕炜、国学院的谢远笋、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姚彬彬、文学院的李广宽、历史学院的薛梦潇、外语学院的张鸿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刘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吴世文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付克新。此次跨学科读书会活动受到了师生的积极关注。
彭富春教授介绍了自己的治学领域和“国学五书”的中心思想。他说,自己20多年来的治学,可以概括为一首小诗:西探海德格,中思儒道禅。漫游古今路,开说欲技道。在美学研究上,彭富春教授力图超出既有的美学研究范式,开辟新的美学研究道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体现新时代的特色。他把美学概括为欲技道游戏的显现。在海德格尔研究上,彭富春教授主要从虚无这个角度展开,认为虚无是存在的最高本性、最完满的实现。关于“国学五书”,彭富春教授指出:叫国学不太合适,应该叫做中国古典学或中国古典人文学。他对中国思想的研究,中心关切是如何能够发出属于中国思想自己的声音?在学术研究的路径选择上,彭富春教授回到国内后,没有安于做一个海德格尔思想的传播者,而是在其启发下重新开启了对中国思想的研究。从1998年回国后,他就开始系统研究论语、道德经和坛经,并把这作为切入中国思想的起点。
据悉,“国学五书”是指彭富春教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国学》《论孔子》《论老子》《论慧能》《论儒道禅》。这五本书强调思想性,也重视文本解读和文本分析。其中,《论国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论述国魂之学的著作,指出国学实为“国魂之学”,所谓国魂就是中国的智慧。因此,国学的根本就是中国的智慧之学。《论孔子》一书创造性地对孔子的思想及其代表性著作《论语》进行了新的诠释,以清晰明白的方式阐发出深刻的哲理:“当代思想的任务之一,就是让活着的孔子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论老子》一书中重构了老子思想整体,创造性地阐释了老子思想,诠释了道德智慧的当代意义。《论慧能》一书创造性地对慧能的思想及其代表性著作《坛经》进行了新的诠释,以清晰明白的方式阐发出深刻的哲理。《论儒道禅》认为,一种新的中国智慧将是古老的儒道禅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新生:就天人关系而言,它主张天人共生;就人我关系而言,它主张人我共在;就心物关系而言,它主张心物一体;并将参与到新的欲望、技术和大道的游戏之中。
苏德超等十位青年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彭富春教授的学术研究和“国学五书”为例,就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苏德超认为彭富春教授提出的欲技道游戏,对于精英文化与欲望的和解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提出李泽厚先生的学生群现象;折服于彭富春教授优美而精炼的文字表达。吴昕炜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构建角度,指出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今日中国的重要意义。姚彬彬从佛学、禅宗的历史和思想的发展角度谈了自己对“国学五书”的理解。张鸿彦从《道德经》俄语翻译和理解的角度谈了自己读“国学五书”的感悟和收获,细致辨析了《道德经》在俄罗斯的翻译、托尔斯泰对“道”的翻译和理解的演变,具有启发性。付克新从现代化和现代性的角度阅读“国学五书”和阐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一种崭新的发展道路和中国方案。
在自由互动环节,听众代表、武汉大学校董余仲廉谈了彭富春教授的学术研究对自己人生和思想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