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大学首次校园文化原创展《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在金秋之夜闭幕。这是万林艺术博物馆首次以特色学科为内容、以师生人物为主线,推出的校园文化原创大展。
创造一流,凝聚合力,彰显卓越,无愧时代。从1984年开始30余年,武汉大学教师南极科考团队59人次参加33次南极科考,他们不畏艰险、挑战极限,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上空;他们砥砺奋进,将“武汉大学”铭刻在中国南极科考史册;他们弘扬“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精神,铸就了团结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团队精神。迄今,武汉大学学生共有45人次参与南极科考,他们用燃烧的青春在白茫茫的南极荒原烙下坚实足迹,创造出具有鲜明珞珈特色、广泛社会影响的南极科考文化。师生们情系南极、薪火相传,在科学探索南极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五星红旗在南极上空高高飘扬做出了卓越贡献。
展览吸引大量校内外参观者,学生和访客达7万余人。在这只南极科考的团队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武汉大学九三学社的几位测绘专家:陈春明、孙家抦、丁士俊、龚威的名字。 从1990年到2013年,他们先后7次赴南极科考,武大九三人与共和国南极科考事业共
同成长。
陈春明老师曾任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1991-2009),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秘书长(1996-2009)等职务。在他完成的多项科研项目中,有6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前后三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分别是第7、11、14(1990-1998)队,在出色完成任务的同时,为兄弟单位提供测绘服务。我还听过他讲述一对南极企鹅夫妻
不离不弃的典故,记忆深刻、感动良久。
孙家抦老师从事遥感、摄影测量、3S集成、数字地球等科研。曾任中国南极测绘中心影像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1990-1993年间他二赴南极(第7、9次)中山站和长城站进行科学考察,他关于南极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和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丁士俊老师现为测绘学院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1999年12月-2000年6月,身为副教授的他参加了南极第16次科学考察,2004年他获得国家海洋局颁发的“南极考察突出贡献奖章”,《3S技术集成在极地冰貌环境与地壳动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龚威老师现为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武汉大学卫星遥感大气监测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激光与光学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带头人。2013年12月,他与另外4名师生一同参加第30次南极考察泰山站的建设,当时他主要在长城站进行极地大气观测。
闭展时,中国南极测绘科考开拓者——鄂栋臣号召全体武大极地人,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发扬南极科考精神,将武汉大学南极科考事业和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不断做大做强。陈春明和孙家抦二位老前辈也寄托希望年轻一代的武大学子爱国爱校,不畏艰险、献身科学,守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